最近幾個月的時間裡,我聽到一系列的訊息,好似巧合般接二連三的指向「神學美學」這個主題,讓我感覺是上帝有意引導我來學習這個課題。
(尚不確定用「神學美學」這個詞是否100%正確,姑且用之)
楊基恩的部落格 Yang Chi En's blog
澳門疫情爆發,強力管控措施已快要一整個月,看不見盡頭,內心煩躁,很多怨言。
讀到提摩太前書第二章,很熟悉的經文:
所以,我勸你,首先要為人人祈求、禱告、代求、感謝;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,也要如此,使我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。
信仰久了,難免有時候覺得 ,禱告真的有用嗎?或者,我知道一切將是照神的意思成就,而不是我的意思,那麼我似乎也不需要太努力禱告?反正神會照他的意思去做。特別是,如果要為在位者、國家社會、世界局勢禱告,總覺得那格局太大、範圍太廣了,更顯出自己禱告的渺小、無力感。於是就越來越少禱告了。
偶然在聖經APP上看到關於上面那段經文的分享,似乎突破了我的盲點:
Praying for others allows us to live in peace, godliness, and holiness. When we pray for others, we are choosing not to gripe, gossip, and quarrel. On a personal level, praying for others leads to peace in the relationship and ends quarreling. Corporately, praying for others leads to peace in a community, society, or nation and puts an end to strife, crime, and violent protests.
以前從表面看這段經文,都會覺得意思是「希望上位者能做好一點,最好是按照神的心意做事,這樣我們就可以平靜安穩地過日子了。」 這其實也沒錯,但有另一層意思,或許才是更重要的:我們自己的心態。
我們面對任何不如意的事,正常人一定會是抱怨、煩惱、責罵...等等負面反應,在政治、社會的話題上,更是容易去爭吵和咒詛。但當我們禱告的時候,我們是選擇將這些負面情緒交給神,而不是用怨言、爭吵去發洩出來。第8節很直接說到了
我希望男人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,不發怒,不爭論。
看來吵架真的是男人特別大的引誘阿XD。所以「使我們能夠敬虔端正地過平穩寧靜的生活」,是說當我們主動選擇一個敬虔、端正的態度,內心就更能平穩寧靜,而不是等政治人物做事了、局勢好轉了,內心才能得到平靜。
已經不知道持續了多久,覺得自己距離好的信仰生活越來越遠,越來越沒有成長和結果子。
果子分兩種,一是自我的品格、待人處事,二是傳福音領人歸主。自己的生命似乎都在停滯。
耶穌撒種的比喻,大家應該都很熟悉(馬太、馬可、路加福音都有)。今天反思這個比喻,有點提醒。
人的內心如同土壤,有各種壞土令神的道(種子)無法發芽成長,有路邊的硬地,有石頭地,有荊棘地。
但並不是每一個人只對應到一種土地,而是可能隨著時間環境變動,例如本來是好土,但後來越來越多思慮煩惱...就像荊棘長了起來。甚至也可能同時間心中有不同的狀況存在。
我想耶穌說這個比喻,就是要我們時常審視自己的內心,是不是預備好承載神的道。我相信每個人的內心一定都有一片好土。農夫在肥沃的好土耕作,也是要時常灌溉、除草、施肥...,如果放著不打理,一定是越來越雜亂,最終變成了壞土。
從小我一直是標準的「品學兼優」乖寶寶,成績好,個性內向、上課專心不吵鬧,放學乖乖回家從不跟別人出去鬼混,不會講髒話,高中還當學校的糾察隊,「操行」成績總是高分。總之我似乎很自然的不會做任何「壞事情」,所以我一直也以我的品德為傲,我覺得是由於我的家教、基督信仰,培育出一個品德優秀、高尚的我。
但隨著年紀漸長,才逐漸認識到自己糟糕不堪的一面。我發現,一個人做好行為或壞行為,跟身處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。而家庭背景幾乎決定著一個人成長過程會接觸怎樣的環境,所以我從小品德優良,很大程度只是因為我身在一個不錯的家庭,進入不錯的學校,沒有交到什麼壞朋友。長大後出了社會,不再是以前單純的讀書求學,各種慾望誘惑才會直擊內心深處的脆弱。
換言之,小時候品德優良沒有做壞事,只是我沒有身處引誘我做壞事的環境,而不是因為我內心很高尚。如果把我丟到強烈的試探、誘惑之下,我可能馬上變得不堪一擊。一個人的確可以擁有高尚的品德,以前我認為一旦培養了好的品德之後就會「定型」,就像讀書,從中學、大學、研究所...越讀學歷越高,品德也是越提升越高,並不會降回去。這個看法有兩個錯誤,第一,品德是有可能降低的,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只要暴露在罪惡的環境就會逐漸沉淪,惡念蠶食鯨吞原本潔白的心。第二,心不是一個單純的「整體」,再高尚的品德其實都只存在於表面,每個人的內心最深處都是腐蝕敗壞的,這就是聖經傳達的觀念「世人都犯了罪」,我們受到原罪遺傳的影響,加上罪惡已經進入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,沒人能夠倖免。良好的教育可以在表面培養出好的品格,壓抑內心的惡念,反之惡的環境就能夠將內心深處的惡念引出來。所以你不能只怪環境、怪別人把你教壞,你必須承認惡念源自於自己內心。
人被試探,不可說:「我是被神試探」;因為神不能被惡試探,他也不試探人。但各人被試探,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。私慾既懷了胎,就生出罪來;罪既長成,就生出死來。 (雅各書第一章)
我很感恩,從小能身處好的環境以至於沒有犯很多錯誤,這完全是恩典。一個人作姦犯科並不代表他就天生就很汙穢,在教會裡虔誠人士的內心也不一定都很乾淨。我也更明白為何主教導我們禱告「不叫我們遇見試探」。
最近在接觸港股,也在充實學習投資理財的知識。自己已經30好幾,這方面的知識還很貧乏,希望能急起直追。
前陣子在朋友群組中聊到,有朋友的朋友認購新股中了籤,一次賺了好幾萬,而我們這些沒抽中的,當然是羨慕嫉妒。抽新股與其他金融遊戲一樣,也是財力越雄厚的越能掌控遊戲規則,貧者想在這些遊戲中翻身致富,但通常的情況只是富者越富。當時我開玩笑的引用聖經裡耶穌說的話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財主進天國是難的。」意思是要安慰一下自己,不必太羨慕他們有錢,你看有錢人很難進天國,而我們窮人進天國應該容易一點,哈哈!
說的當下我也知道,尼采正在背後大聲嘲笑著。尼采說,基督教是由於失敗者對於成功者的恨意,而產生出的精神勝利大法。這群失敗者一無所有,只能安慰自己說,世上的財富、知識都是沒用的!一切執政掌權的、有能的都要被基督毀滅!面對死路一條時,就安慰自己有來生的盼望。
當然,基督徒知道怎麼反擊這種指控,只不過當我發現耶穌的話可以很容易曲解出這酸溜溜的一面時,也不得不佩服尼采的洞見。另一方面,我不太確定到底是因為尼采的思想影響了我,讓我不知不覺中也產生了這種思維,抑或是基督教思想在人性中必然會引起這種副作用。
話說回來,如果說「財主進天國很難」可以安慰到自己也就罷了,想不到這位抽中新股的朋友也是位基督徒,他在股票群組中說:「感謝主讓我中籤!」阿~ 原來是一位可以進天國的財主,你們這些窮人沒得酸葡萄了,摸摸鼻子...窮著進天國吧!😂😂😂
玩笑話說完了,我開始思考為什麼財主進天國是難的呢。想起耶穌另一句有名的教導:「因為你的財寶在那裡,你的心也在那裡。」(馬太福音6:21)
"For where your treasure is, there your heart will be also."
財主財寶多,他的心容易放在財寶上而非天上,所以耶穌說財主進天國難。那麼我呢?我自認為不有錢,而當我看到財主擁有的金銀財寶時,心中羨慕嫉妒恨。我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不是只有在我真正擁有財寶時,財寶才會吸引我的心,而是當我還未擁有時,我的心早已跑到財寶上面!「你的財寶在那裡」,what you treasure 你珍重、重視的是什麼,你的心就會在那東西上面。
所以我現在覺得,財主很難進天國沒錯,或許窮人更難進天國。神憐憫的人才進的了天國。
Kyrie Eleison!
我說:『你們必須重生』,你不要以為希奇。 風隨著意思吹,你聽見風的響聲,卻不曉得從哪裡來,往哪裡去;凡從聖靈生的,也是如此。」(約翰3:7~8)
凡接待他的,就是信他名的人,他就賜他們權柄作 神的兒女。 這等人不是從血氣生的,不是從情慾生的,也不是從人意生的,乃是從 神生的。(約1:12~13)
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(約翰12:24)
你們蒙了重生,不是由於能壞的種子,乃是由於不能壞的種子,是藉著 神活潑常存的道。(彼前1:23)